設置情境法是以教學情境為憑借,在課末創(chuàng)設出和諧、熱烈的教學氣氛的一種教學方式。特點是∶以情感人,以意境陶冶人的心靈?梢赃\用教學語言或教學媒體構成課堂教學的課末情境,使學生覺得上課是一種藝術享受。教學案例如下∶
《春風吹》課末,可播放燕子、青蛙的叫聲,下雨的響聲,讓學生在朗讀下列兒歌后下課∶
春風吹,春風吹,吹來了燕子,燕子叫嘰嘰;
春風吹,春風吹,吹醒了青蛙,青蛙叫呱呱;
春風吹,春風吹,吹落了小雨,小雨淅瀝瀝。
儼然構成師生虛擬“春風與春雨共舞,燕子同青蛙齊鳴”的教學情境,課雖終而情趣卻盎然不已。
7.匯報法
匯報法就是在一堂課結束時讓學生匯報這堂課的學習收獲、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評價能力。讓學生自己談收獲,學生興趣濃,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又能使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進一步掌握本堂課所學知識,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教師這樣結束小學數(shù)學“千克的初步認識”一課的教學:
教師:請同學們以“今天學習了什么,有什么收獲”為題各自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學生A:我認識了重量單位——千克。
學生B:我學會了用臺秤稱物品的重量,以后上街買東西再也不會受別人騙了。
學生C:我知道稱較輕的物品用克作單位比較合適,稱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單位比較合適。
教師:剛才同學們學得很好。那么,如果 要表示這頭大象的重量,用克或千克單位合適嗎?用什么單位比較合適?(停頓)這個以后我們再學習。
8.求異創(chuàng)新法
即引導學生對教學過程中得出的結論、命題、定律等進行進一步的發(fā)散性思考,以拓寬知識的覆蓋面和適用面,并加深學生對已講知識理解的結課方法。這種結課法可使教學的主題、內(nèi)容得到進一步拓展,具有培養(yǎng)發(fā)散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作用。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老師在上《扁鵲見蔡桓公》時,結課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課文學完后,你們能不能換一下角度考慮一下,用今天的眼光去評價扁鵲和蔡恒公呢?”問題提后,眾多學生發(fā)言,有學生講到∶“桓公諱疾忌醫(yī)而死是可悲的,但扁鵲作為醫(yī)生,規(guī)勸病人的力度不夠,方法太委婉,沒有設法醫(yī)其心病,有臣卑思想,不能直言不諱!痹趯W生積極的發(fā)言中結束此課。這樣的結課方式鼓勵學生勇敢地反駁,否定前人的結論,提出自己的看法,推陳出新,標新立異。雖然見解幼稚些,但學生求異思維,不盲從,不迷信的獨立個性得到培養(yǎng)。要注意的是在發(fā)散思維過后,還要引導學生進行集中思維,經(jīng)過分析比較,求取最佳和最真的結果。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娟科學態(tài)和積板思維方式。
9.激發(fā)感情法
教師在結課時的語言充滿激情、既言簡意賅又情深意長,往往能觸動學生的心靈,使其情思之弦震顫不已,心潮之瀾難以平靜,收到發(fā)人深省的教學效果。教學案例如下∶
教師問學生∶“孔乙已有腳嗎?”學生回答∶“有啊!”師又問∶“他要離開我們的時候,是用腳走開的嗎?”學生答∶“用手!苯處熅蛣菘偨Y∶“課講完了,孔乙己也離我們而去了,他走了。是用腳走開的嗎?不!是用手?滓壹哼@個備受凌辱、嘗盡人間酸甜苦辣的讀書人,這個善良忠厚、迂腐困窘的讀書人,由于被打致殘、頻遭冷遇,只好用一雙手走了,悲慘地、艱難地走了,走出了讀者的視線,也走出了生活的舞臺!
10.回昧法
好的結尾,有如咀嚼甘果,品嘗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課結束時,注意增添濃郁的色彩、藝術的含蓄,使學生感受到“言已盡而意無窮”,課后引起咀嚼回味,展開豐富想象。教學案例如下∶
特級教師于漪教《茶花賦》一文,在結束課時,出示了一副含露乍開的童子面茶花掛圖,其用意有二∶一是讓學生順著文章脈絡理解有關語句,二是讓鮮艷絢麗的童子面茶花的形象印在學生的心上。用美好的形象,引導學生具體體會作者對新生的社會主義偉大祖國的無限熱愛與由衷贊美,理解文章的精髓;用這樣美好的形象在學生心田撒播熱愛祖國的種子,激發(fā)熱愛社會主義的深情。這樣能激起學生回味的結課含蓄雋永、耐人尋味。
11.比較法
比較法是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采用辨析、比較、討論等方式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意在引導學生將新學概念與原有認知結構中的類似概念或對立概念,進行分析、比較,既找出它們各自的本質特征,又明確它們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和異同點,使學生對內(nèi)容的理解更加準確、深刻,記憶更加牢固、清晰。教學案例如下∶
有位語文教師講授峻青的《秋色賦》,落實本課基本要求后,在結束課時將歐陽修的《秋色賦》和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也一同發(fā)給大家,引導學生比較、思考和討論。
“其色慘淡,煙霏云斂;其意蕭條,山川寂寥!薄@是歐陽修的秋。
“絢麗繽紛”,“眼花繚亂”,“不是人生易老的象征,而是繁榮昌盛的標志!薄@是峻青的秋。
“萬山紅遍”,“漫江碧透”,“萬類霜天競自由!薄@是毛澤東的秋。
通過比較,北宋文人、現(xiàn)代作家和偉大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筆下的秋,其色、其光、其形、其情操、其胸懷、其精神的差異,給予學生認識上的不同感受,讓學生在聯(lián)想、想象、審美體驗中,去實現(xiàn)對美的判斷、理解,不斷豐富“感覺的人類性”。
12.歸納法
歸納法是教學中常用的結課方法,是在課堂將要結束時,教師、學生或師生共同用準確簡潔的語言,提綱挈領地把整個課的重點內(nèi)容、難點、知識結構、基本原理、基本技能等進行梳理和概括,從而結束課堂教學的一種方式。運用歸納式結課,可以給學生以系統(tǒng)、完整的印象,促使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培養(yǎng)其綜合概括能力。語言應當簡潔、概括、嚴謹,有啟發(fā)性、有創(chuàng)新性。教學案例如下∶《變色龍》一課的結課可這樣設計∶先用折線板書,簡潔地表示奧楚蔑洛夫對狗的態(tài)度五次大起大落的變化,再歸納出這一人物形象的意義及本課的主題思想——見風使舵、趨炎附勢、媚上欺下的丑惡嘴臉,從而揭露了沙皇統(tǒng)治下警察制度的反動、腐朽和虛偽。
13.練習鞏固法
練習法是教師通過讓學生完成練習、作業(yè)的方式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這是最簡單最常用的一種結課方式。教師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題,趁熱打鐵,既使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得到鞏固和運用,又使課堂教學效果得到及時的反饋。教學案例如下∶一位教師在教“最大公約數(shù)”一課時設計了這樣一道趣味習題結束課堂教學∶“猜電話號碼游戲∶王老師家的電話號碼是一個七位數(shù),從高位到低位依次是∶①最小的合數(shù);②最小的自然數(shù);③最小的既是奇數(shù)又是素數(shù);④既是偶數(shù)又是素數(shù);⑤只有三個約數(shù)的偶數(shù);⑥既是5的倍數(shù),又是5的約數(shù);⑦6和1 2的最大公約數(shù)。你能說出王老師家的電話號碼嗎?”
14.機智幽默法
機智幽默法是用機智的幽默的語言,恰當?shù)乩媒虒W情境的一些現(xiàn)象,實現(xiàn)一節(jié)課的結束。教學案例如下∶
有位老師結課時不小心滑了一個踉蹌,她就順勢說∶
“同學們今天的表現(xiàn)很出色,老師也為之傾倒了!边有老師在講《頤和園》時,電腦突然黑屏了,恰巧這時下課鈴聲剛好響起,老師恰到好處地來了 一句∶“學了一節(jié)課了,人腦需要休息,瞧,電腦也申請休息了,下課!闭Z言詼諧,充滿情趣,一堂課就這樣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15.口訣結尾法
一節(jié)課中對所學的知識,教師如能在最后給出瑯瑯上口的口訣,將更便于同學記憶,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記、記得牢。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老師在“心臟的結構”的結課時,把心臟四腔分別與哪幾種血管相連口訣化,即“心臟四腔,上房下室,房連動,室連靜;左室主動,右室肺動,左房肺靜,右房連上下!边@樣守尾,使學生感到耳目一新。
16.畫龍點睛法
精妙的課堂教學結尾可以說是整堂課的點睛之筆。教師在一堂課結束時用聲情并茂、抑揚頓挫的語言,恰到好處的板書,引導學生咀嚼回味,展開豐富想象,能使他們感受到“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境界。教學案例如下∶
一位教師講《語言的魅力》一課時,課將結束,黑板上“藍天白云、綠樹紅花、鶯歌燕語、流水人家”四個詞組赫然在目。老師問道∶“我們看到了什么?”學生不假思索地答道∶“美麗的春天!”老師又問∶“而盲老人呢?”學生肅然答道∶“什么也看不到!”老師順勢用低沉緩慢的語調說道∶“是的,這良辰美景,對于一個雙目失明的人來說,只是一片漆黑。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老師一邊說一邊隨手把黑板上的“藍天白云、綠樹紅花、鶯歌燕語、流水人家”四個詞組擦掉了,留下了一片空白。這么巧妙的一“擦”,化靜為動,學生感受強烈。黑板上留下的一片空白,包含著不盡的潛臺詞,蘊涵著無數(shù)的畫外音。它讓學生在思考體味中去意會、去發(fā)現(xiàn)。這樣的結課使教師、學生在對人物的悲慘命運上產(chǎn)生了強烈的感情共鳴,有對人物的同情,有對社會的控訴,讓盲老人的悲劇形象在學生心目中難忘,更讓學生充分體會到語言魅力的所在,進而感受到語言那巨大的感召力。
17.拓展發(fā)散法
好文章就像品茶,越品越香,其中的意境可謂是言已盡而意無窮。課堂有限的時間所品味的意境可謂少矣。結課之時,教師有必要針對教學過程得出的結論,進一步分散思考,以拓寬識的覆蓋和使用面,并加深對知識和方法的掌握。教學案例如下∶《白楊禮贊》為了掌握本課重點——象征手法的應用,結課可設計“蠟燭想到……’、“綠葉想大到……”等話題來引導學生對這知識的鞏固。《走一步,再走一步》結課時可設計為從走一步,再走一步,談談生活中你相似的遭遇……《皇帝的新裝》可設計為游行之后皇帝、小孩的遭遇……為題展開想象。
18.游戲表演法
游戲法是一種把練習內(nèi)容寓于游戲之中的結束課堂教學的方法。小學生往往對大量的、枯燥的練習缺乏興趣,甚至產(chǎn)生厭倦心理,學習處于被動狀態(tài)。采用游戲法結課能幫助他們從厭倦的情緒中解放出來,喚起他們主動參與練習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兒童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向。教學案例如下∶
小學數(shù)學“倍的認識”一課,一位教師在結束時,設計了“動腦筋離開教室”的游戲。師生總結全課后,表揚本課最突出的三名同學,下課時要讓他們手拉手先走出教室。然后提出∶其余同學離開教室時,動腦筋想一想,怎樣走,能讓大家一眼就看出剩下的人數(shù)是他們的幾倍。(全班人數(shù)是3的倍數(shù))
經(jīng)過一陣嘰嘰喳喳的討論,大家認識到,以被表揚的三個同學為一倍量,思考剩下的學生還有幾個3,即是3的幾倍。下課鈴響了,同學們紛紛三人一組手牽著手快樂地離開了教室。
這樣的結尾,自然、巧妙、不落俗套,寓知識的鞏固、思維的發(fā)展于輕松的游戲之中,悄然之間豐富了學生“倍”的概念表象,深化了對于“倍”的理解。
19.假想法
假想法是對課文作各種假設,讓學生依據(jù)假設推斷另外的結局,以此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的結課方法。教學案例如下∶
《狼和小羊》一文最后一句是“說著就往小羊身上撲去”。一位教師在課的結尾是這樣安排的∶
師∶小羊后來怎樣呢?
生∶狼吃了小羊。
生∶不,小羊沒有死,它想辦法騙了狼。
師:(及時可定、表揚)好主意!說出來聽聽。
生:狼向前撲去,小羊往旁邊一跳,躲開了狼,狼一頭扎進河里淹死了。
生:狼正要向羊撲過去,獵人來了,一槍打死了狼。
生:狼撲向小羊,小楊說:“尊敬的狼大哥,讓我先吹一會兒笛子給你聽聽,再吃我,好嗎?”狼想了想,反正你遲早都是我的口中美食,于是就答應了。這是,小羊吹起了一支催眠曲,狼聽著聽著就睡著了。
結課的方法很多,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類,即封閉性結課和開放性結課。封閉性結課又稱認知型結課。目的是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課程的要點上。開放性結束時把所有的知識向其他方向延伸,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引起更濃厚的研究興趣,或把前后知識聯(lián)系起來,是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傊,在實際教學中具體采用什么方法,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性質和要求來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