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 不定項選擇題(10分,每小題2分。選錯、少選均不得分)
1.教師歷史教學評價方法直接影響著教師歷史教學評價結論的()。
A. 好壞 B. 高低
C. 信度 D. 效度
2.布魯姆將認識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以下層次:識記、理解和()。
A. 綜合 B. 應用
C. 分析 D. 評價
3.運用談話法教學時應注意談話的中心應圍繞和服務于()。
A. 教學任務 B. 教學目的
C. 教學方法 D. 教學理論
4.多媒體教學是指運用以計算機為核心的多種多媒體設備開展教學,把()等各種信息綜合在一起以傳遞教學內容開展教學活動。
A. 影像 B. 動畫
C. 圖形 D. 文字
5.課程結構一般分為()。
A. 前后結構 B. 橫向結構
C. 縱向結構 D. 正反結構
【參考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理論與實踐
一、不定項選擇題
1.CD[解析]教師歷史教學評價方法直接影響著歷史教學評價結論的信度和效度。
2.ABCD[解析]布魯姆將認知領域的教育目標分為六個層次: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這六個層次中,識記、綜合、評價、分析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3.B[解析]談話法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相互交談,以引導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通過獨立思考去獲得新知識的教學方法。要求教師要對談話中心、提問的內容做充分準備,并擬定談話提綱。運用談話法教學時應注意談話的中心應圍繞和服務于教學目的。
4.ABCD[解析]略
5.BC[解析]課程結構指課程各部分的組織和配合,即課程內容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的組織方式。一般為橫向結構和縱向結構。橫向結構討論的是在一定的課程結構內部,各門各類課程所占比例及其相互關系,縱向結構有兩種形式,即直線型課程和螺旋式課程。
二、 填空題(10分,每空2分)
6.診斷性評價在實施,形成性評價在實施,總結性評價在教學之后實施。
7.是指學校領導、年級組長等根據歷史教學評價指標的要求,有計劃、有目的地直接對歷史教師進行觀察,從而獲得相關的評價信息的方法。
8.制定歷史教學原則,主要有三個,即、和教學實踐經驗。
【參考答案】
二、填空題
6.教學之前、教學過程中
7.觀察法
8.歷史教學目的、歷史教學規(guī)律
第二部分歷史專業(yè)基礎知識
一、單項選擇題(共20分,每小題2分)
1.下列劃時代的科學技術刪停適賴南群笏承蚴牽ǎ?br /> a. 提出著名的物理學相對論
b.發(fā)射放射性元素鐳
c. 發(fā)現(xiàn)放射性元素鈾
d.發(fā)現(xiàn)放射現(xiàn)象
A. abcd B. acbd
C. adbc D. dcba
2.一戰(zhàn)后,未批準《凡爾賽條約》的國家是()。
A. 英國 B. 美國
C. 日本 D. 中國
3.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的時間是()。
A. 1974年 B. 1972年
C. 1978年D. 1979年
4.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最鮮明的特征是()。
A.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B. 改革開放
C. 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經營D. 改革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
5.1943年毛澤東說:“我們軍隊既不要國民黨政府發(fā)餉,也不要邊區(qū)政府發(fā)餉,也不要老百姓發(fā)餉,完全由自己供給……”主要原因是()。
A. 人民群眾主動支援抗日軍隊
B. 繳獲大量的敵人的物資
C. 大生產運動取得成功
D. 人民公社化運動
6.1942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本先后奪取了焦作、開灤等煤礦,華北淪陷區(qū)每年向日本輸送的原煤達800萬噸。這說明日本在淪陷區(qū)進行經濟掠奪的直接目的是()。
A. 進一步壓迫淪陷區(qū)的人民
B. 轉嫁國內的經濟危機
C. 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解決戰(zhàn)爭需要
D. 削弱淪陷區(qū)內抗日武裝的力量7.1626年,()殖民者悍然侵占了我國臺灣北部的基隆和淡水。
A. 葡萄牙 B. 西班牙
C. 荷蘭 D. 美國
8.下列國家在與中國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響較大的是()。
A. 日本、天竺 B. 新羅、大食
C. 天竺、大食 D. 新羅、日本
9.1946年6月,全面內戰(zhàn)爆發(fā),時人議論紛紛。下列評論中,哪一種更接近史實本質()。
A.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B. 成者為王,敗者為寇
C.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D. “五四”以來,社會勢力演變之必然
10. 春秋時期,創(chuàng)辦私學,廣收門徒而不問出身貴賤和家境貧富的著名思想家是()。
A. 老子B. 孔子
C. 孟子 D. 墨子
第二部分歷史專業(yè)基礎知識
一、單項選擇題
1.D[解析]d在c之間,所以排除AB項;相對論的提出在其他幾項之后,所以選D。
2.B[解析]
3.D[解析]1972年,尼克松訪華,中美關系正;;1979年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4.B[解析] 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行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以及改革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都屬于改革開放的內容。
5.C[解析]在抗日根據地的建設期間,根據地軍民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大生產運動,大生產運動使根據地度過了嚴重的經濟困難時期,為爭取抗日戰(zhàn)爭的勝利奠定了物質基礎。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在新中國成立以后開展的。
6.C[解析]太平洋戰(zhàn)爭是反法西斯聯(lián)盟國家在太平洋地區(qū)對日本進行的戰(zhàn)爭,日本大規(guī)模地發(fā)動法西斯戰(zhàn)爭,需要及時保障戰(zhàn)爭的供給,而中國淪為日本的殖民地,同時地大物博,正符合日本以戰(zhàn)養(yǎng)戰(zhàn),掠奪軍事補給的需要。
7.B[解析]1626年西班牙殖民者悍然侵占我國臺灣北部的基隆和淡水,施行野蠻的殖民統(tǒng)治。
8.D[解析]新羅曾與唐保持友好關系,經濟上兩國往來頻繁,新羅人曾到唐朝做官,中國的文化典籍大量傳入新羅。日本與唐的友好交往主要是通過遣唐使和民間宗教組織的相互訪問進行的。日本人通過友好訪問或留學長安,把唐代的大量文化帶回日本,對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產生了重大影響。
9.D[解析] “五四運動”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組織上的準備。之后,共產黨在中國迅速發(fā)展壯大,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并領導中國進行新的民主主義革命。而國民黨的獨裁統(tǒng)治必然會被人民所摒棄。
10. B[解析] 孔子是一個教育家,他第一個打破“學在官府”、貴族壟斷教育的局面,開創(chuàng)了私人講學的風氣。
二、材料分析題(共20分,每小題10分)
11. 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材料一:斯大林給丘吉爾的信中寫道:“在法國北部開辟戰(zhàn)場,不僅能牽制希特勒在東線的兵力,而且能使希特勒無法入侵英國。”
材料二:丘吉爾表示堅持“地中海戰(zhàn)略”,極力主張從歐洲柔軟的下腹部發(fā)動進攻。羅斯福對他的兒子說:“每當首相(丘吉爾)堅持經過巴爾干進攻時,所有在場的人都十分清楚他實際想要干什么。”
(1)第二戰(zhàn)場的開辟是在什么會議上決定的?
(2)分析上面兩則材料回答,在開辟第二戰(zhàn)場的問題上斯大林與丘吉爾產生了怎樣的分歧?
(3)歐洲第二戰(zhàn)場最終開辟的時間和地點?
12. 閱讀下列材料,然后回答后面的問題。
材料一:中國共產黨黨綱如下:(一)以無產階級革命軍隊推翻資產階級、由勞動階級重建國家,直接消滅階級差別;(二)采用無產階級專政,以達到階級斗爭的目的——消滅階級;(三)廢除資本私有制,沒收一切生產資料,如:機器、土地、廠房、半成品等,歸社會所有;(四)聯(lián)合第三國際。
——《中國共產黨第一綱領》
材料二: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政黨。他的目的是要組織無產階級,用無產階級斗爭的手段,建立勞農專政的政治,鏟除私有財產制度,漸次達到一個共產主義社會。中國共產黨為工人和貧農的利益在這個聯(lián)合陣線里奮斗的目標是:(一)消除內亂,打倒軍閥,建設國內和平;(二)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達到中華民族完全獨立;(三)統(tǒng)一中國本部(東三省在內)為真正民主共和國。
——《中共二大宣言》
(1) 材料一提出的革命目標是什么?
(2) 材料二提出的奮斗目標是什么?
(3)比較兩段材料,說明兩段材料的不同之處以及產生不同的原因。
【參考答案】
二、材料分析題
11. (1)德黑蘭會議。
(2)斯大林主張在法國北部開辟戰(zhàn)場,丘吉爾主張從巴爾干進攻。
(3)時間:1944年6月;地點:法國諾曼底。
12. (1)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私有制,實行公有制。
(2)實現(xiàn)共產主義社會;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3)不同之處:材料一未能分階段地提出黨的革命綱領,材料二明確規(guī)定了黨的民主革命綱領和黨的最高綱領。原因:說明在中共“二大”上中國共產黨已經認清了中國社會的性質、革命性質、革命動力。
三、問答題(共20分,每小題10分)
13. 二戰(zhàn)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發(fā)展經歷了哪三個時期?指出每個時期經濟發(fā)展的原因?
14.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內容及意義是什么?
【參考答案】
三、問答題
13. 恢復時期(1945年至50年代初):由于經濟基礎好,美國馬歇爾計劃的援助;黃金時期(50年代初至70年代初):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提高了勞動生產率,國家加強對經濟的干預;滯漲階段(70年代中后期):由于經濟危機的嚴重打擊。
14. 內容:(1)政治路線:作出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的戰(zhàn)略決策;重新確認了黨的八大關于我國社會矛盾問題的正確估計;提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方針。(2)思想路線:確定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3)組織路線:進一步健全黨的民主集中制,健全黨規(guī)黨法,嚴肅黨紀;反對個人崇拜,強調加強黨中央和各級黨組織的集體領導作用。
意義: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從根本上沖破了長期的“左”傾錯誤的嚴重束縛,標志著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的指導,將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yè)引向健康發(fā)展的道路。這次會議,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中央領導集體,及時地作出將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和實行改革開放的戰(zhàn)略決策,成為建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四、教學技能題(共20分,每題10分)
15. 歷史教學模式多種多樣,有傳遞—接受教學模式、活動—探究教學模式等,閱讀下面的教學案例,指出其采用了何種教學模式,并對這一教學模式作簡單的介紹。
案例:
教學內容:偉大的文藝復興
教學準備:(1)查找與文藝復興有關的圖片資料、書籍、音像制品、藝術作品
(2)總結相關的文學、藝術作品,摘取其精華片斷
(3) 布置學生課前列出相應表格,對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文學作品和思想進行總結
教學步驟:(1)用幻燈片播放圖片《蒙娜麗莎》導入本節(jié)課所要講解的內容
(2)學生自由發(fā)言,扼要講清所收集的資料
(3)根據學生課前的整理,分成小組進行討論、展示,各小組選出最全面的總結展示給大家
(4)各小組進行比較,總結出文藝復興時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5)教師歸納總結
16. 課堂教學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是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的開頭語好比是新聞的導語,設計得生動形象,就能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明確學習目標,課堂教學便有個良好的開端,導入法多種多樣,請設計一種以詩歌為開端的導入環(huán)節(jié)。
【參考答案】
四、教學技能題
15. 這一案例采用的是活動—探究的教學模式。
這一模式的教學以問題解決為中心,注重學生的獨立活動,著眼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其教學原則是: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要掌握學生的前認知特點,實施一定的教學策略。這一教學模式有它自身的優(yōu)缺點,其優(yōu)點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民主與合作的精神,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其缺點是學生很難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結構。
16. 教學內容:秦統(tǒng)一六國
導入:教師:“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同學們知道這是誰的詩嗎?
學生:荊軻。
教師:那么,荊軻是在什么情況下做了這樣的詩呢?又發(fā)生在什么時期呢?壯士一去的結果又是什么呢?下面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新的一課——《秦的統(tǒng)一》。